當在工作生活中有了不一樣的見解時,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,寫心得體會的過程中大家需要發散思維,心得體會的記錄能讓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,以下是淘范文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心得體會5篇,供大家參考。
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心得體會篇1
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?!苯?,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。他指出,餐飲浪費現象,觸目驚心、令人痛心!要加強立法,強化監管,采取有效措施,建立長效機制,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,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,切實培養節約習慣,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的氛圍。
我們黨誕生在苦難的歲月,無數革命先輩為了讓勞苦大眾過上好日子,拋頭顱灑熱血,形成了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良好作風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提出了“光盤行動”,雖然成效明顯,但之后也存在反彈情況。在一些地方、一些場合,鋪張浪費現象仍然存在,有的還有愈演愈烈之勢。群眾看黨員,黨員看干部。制止餐飲浪費,厲行勤儉節約,廣大黨員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,以此次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契機,對餐飲浪費首先說“不”,做好表率,用實實在在的“光盤”行動帶動群眾勤儉節約,久久為功、持續用力,在社會掀起節儉風,讓厲行節約成為一種常態。
打好“光盤行動”持久戰,黨員干部要用好勤儉節約的“傳家寶”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決戰脫貧攻堅之年,面對新冠肺炎影響和防汛救災之戰,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,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切實把思想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厲行節約、制止餐飲浪費的重要論述上來,深刻認識制止餐飲浪費的重要意義,在頭腦中刻上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印記,將其牢記于心、落實于行,時時處處繃緊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“思想弦”。這意味著黨員干部要帶頭實行“光盤行動”,過緊日子,切實用思想指導自身的實際行動,能夠吃苦耐勞、艱苦創業,在工作生活中把錢花在刀刃上,把錢投入到黨和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和民生大事上,通過身體力行的點點滴滴,帶動身邊人、身邊群眾形成崇樸尚儉的良好社會氛圍,引領厲行勤儉節約、反對餐飲浪費的時代新風尚。
打好“光盤行動”持久戰,黨員干部要當好文明餐桌的“光盤俠”。風成于上,俗化于下。在餐桌上不論“做客”還是“做東”,黨員干部都要主動當起文明用餐的“帶頭人”,在落實“光盤行動”、拒絕“剩宴”方面發揮“排頭兵”作用,把簡樸、節約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上,體現量“需”而行的新理念,自覺抵制帶有物質化、人情化、庸俗化的慶賀方式,嚴守紀律“紅線”,做到“舌尖上”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。堅決做到不操辦、不參與“升學宴”“謝師宴”,以清正的黨風政風家風引領淳正的社風家風民風,主動從嚴要求自己,主動旗幟鮮明地“制止餐飲浪費”,帶頭遵守文明餐桌公約,日常用餐合理健康,食堂用餐吃光用盡,在外用餐剩菜打包,并養成習慣,以此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群眾,做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的踐行者。久而久之,勤儉節約光榮,鋪張浪費可恥的觀念就會如星星之火,慢慢被全社會認可、接受,從而讓制止餐飲浪費成為社會共識,成為大眾的習慣。
打好“光盤行動”持久戰,黨員干部要念好制度建設的“緊箍咒”。厲行節約,制止餐飲浪費不能光靠自覺,不能見好就收,更不能走過場、一陣風,惟有做到一抓到底、善始善終,才能持續釋放成效。各級黨政機關的奢侈浪費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,發現和處理難度很大,必須動員全社會來監督,從規章制度方面建立一整套的監管機制和一支素質過硬的工作隊伍,切實落實好“八項規定”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”等作風規定,筑牢“浪費墻”,出臺“光盤行動”長效機制,努力建立健全立體式、全方位的制度體系,以剛性的制度約束、嚴格的制度執行、強有力的監督檢查、嚴厲的懲戒機制,切實遏制在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,切實加強協調引導各個方面形成監管合力,對餐飲浪費問題盯住不放,依規依法嚴肅查處,不搞“下不為例”。
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,黨員干部要起好帶頭作用,久久為功地堅持下去。切莫讓“光盤行動”變成“一陣風”,要讓“光盤”的種子在我們的黨員干部和群眾心中生根發芽。讓勤儉節約風氣成為深入人心的理念,進而轉化為人們的具體行動、形成社會風尚,使之獲得更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,讓節約成為全社會的“自然而然”。
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心得體會篇2
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。他一生粗茶淡飯,睡硬板床,穿粗布衣,生活極為簡樸,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、穿了20年。經濟困難時期,他自己主動減薪、降低生活標準,不吃魚肉、水果。上世紀60年代,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,他留大家吃午飯,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、幾小碟咸菜,主食是燒餅。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。
回想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,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,每一度電,每一張紙,每一升油,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,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,白天亮著電燈,衛生間水龍頭嘩嘩流水,地上到處灑落糧食,其實稍加注意,我們可以做的更好,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。我想,在家里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、關水、關氣,為什么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?關鍵我們沒有養成一種節約的良好習慣。
節約,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,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,節約是一種遠見,一種態度,一種智慧,一種觀念。小到一個人,一個家庭,一個單位,大到一個國家,整個人類,要想生存,想要發展,都離不開“勤儉節約”。一個沒有勤儉節約,艱苦奮斗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。一個沒有艱苦奮斗,勤儉節約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。
在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、綜合國力大幅提升、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新形勢下,廣大黨員干部仍然要把勤儉節約作為一種美德來傳承,作為一種作風來錘煉,作為一種責任來推進落實。因為社會資源是有限的,既要增產又要節約,既要開發又要保護,經不起鋪張浪費。勤儉節約對我們來說,永遠不能淡忘,永遠要發揚光大。要縮減行政開支,節約日常用度,將納稅人的錢真正用到教育、醫療、社保等民生最需要的地方去,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。
總之,我們要繼續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,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,站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勤儉節約問題,把黨的這一優良傳統繼往開來,發揚光大。
所以今天,我倡導大家: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,牢固樹立節約意識,讓節約成為習慣,成為生活方式,堅持從自己做起,從每一天做起,節約每一滴水,每一度電,每一張紙,每一粒糧食。只有時時處處、點點滴滴的節約,我們才能節約資源,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,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永遠繁榮昌盛。
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心得體會篇3
“舌尖”無浪費 節約有“糧”方
習近平總書記一向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,近日針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,總書記再次作出重要指示。他指出,餐飲浪費現象,觸目驚心、令人痛心!作為黨員干部,要扎實踐行“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”的社會風尚,帶頭堅決制止“舌尖上的浪費”行為。
“糧”方一:喚醒憂患意識,讓節約成為全民共識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,是站在全國層面上的戰略考量,對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,對確保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,意義重大。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,全球76.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.2億人面臨饑餓,相當于每9人就有1人在挨餓。今年由于蝗災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,給全球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。我國糧食雖然連年豐收,看起來供應充足,但中國的食物資源遠遠少于世界平均水平。所以,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憂患意識,警醒全民保持“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”的優良傳統,堅決響應號召,制止餐飲浪費,讓節約成為全民共識。
“糧”方二:加強教育引導,讓節約成為全民習慣?!安徽撐覀儑野l展到什么水平,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,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?!币虼?,要大力加強教育引導。要從娃娃抓起,納入課堂,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活動,讓孩子們深入農村和田間地頭,從小對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有深刻理解;要在城鄉醒目位置張貼、懸掛以“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”為主題的宣傳標語,要在網絡上大力進行制止餐飲浪費公益宣傳,倡導新風正氣,曝光浪費現象,弘揚先進典型。要從黨員干部抓起,對餐飲浪費等享樂、奢靡的“四風”問題要盯住不放,堅決抵制鋪張浪費,讓節約成為全民習慣。
“糧”方三:培養良好風氣,讓節約成為全民行動?!耙恢嘁伙?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?!逼D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美德,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,永遠不能丟。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,從接待外賓時的陜西家常菜,從21元的“主席套餐”,再到在基層考察調研中的自助餐、大盆菜,處處都以身作則,為黨員干部和全國人民樹立了制止餐飲浪費的典范。要從公務活動用餐抓起,整治浪費之風,養成節約美德;要抓好單位食堂用餐管理,堅決杜絕浪費現象;要抓好學校用餐管理,強化學生勤儉節約意識,自覺參與“光盤行動”。要努力弘揚傳統美德,讓節約成為全民行動。
“糧”方四:強化監管力度,讓節約成為全民風尚。要制定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,建立起長效機制。在執行層面上,要對浪費行為依法依規采取有力、有效的嚴格監管措施,對公款吃喝行為要露頭就打,對失職瀆職行為要嚴肅問責,對嚴重浪費行為要堅決懲處,對過度消費行為要正確引導。要對農村的撂荒地、閑置土地和可用土地實施嚴厲政策,做到能種盡種,最大限度保證糧食生產的自給率,把“中國飯碗”牢牢端在自己手中;要對農副產品生產、加工環節加強監管,堵住浪費源頭;要對餐飲企業依法監管,堵住浪費的中間環節;要大力培育餐桌文明,管住末端環節,杜絕舌尖上的浪費,讓節約成為全民風尚。
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心得體會篇4
近日,通過參加公司黨委組織的開展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,在認真學習《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——重要論述摘編》后,我對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,掩卷而思,感觸頗深。
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我國自古就有“儉以養德”的良訓,《論語》中就有“夫子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以得之?!逼渲小皟€”就是節儉。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節儉在內的五種品德,所以能贏得人們的信任。諸葛亮在《誡子書》中 說:“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,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。多少年來,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,艱苦樸素、勤勞節儉都作為一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傳統美德,得到倡導、保持和發揚。
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,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、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。培養我們勤儉節約良好習慣,有利于培養我們艱苦奮斗的高尚品德。
改革開放以來,我們的生活不愁吃穿,無憂無慮,可與此同時,浪費現象也日益嚴重。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,有的同志認為 “節約”的道德觀念陳舊了,“節約”的道德要求“過時”了。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,“勤儉節約”成了“小農經濟思想”的代詞,奢侈被認為有“派頭”。有的人奢侈浪費不以為恥,反以為榮?!跋硎苌?,盡情消費”,“好日子先過,超前消費”成為部分社會群體的“時尚”和生活理念。
“常將有日思無日,莫待無時思有時?!蔽覈且粋€人口眾多、資源相對不足、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。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,并無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厚的自然資源可以依賴??勺叩穆分挥幸粭l,就是艱苦創業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勤儉節約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可珍貴的財富,最可依賴的資源,也是我們可以有信心擺脫貧困、走向富強的真正優勢和可靠保證。
致富思源,富而不忘節約。劉少奇指出:勤儉建國、勤儉辦企業、勤儉辦一切事業,這是我們黨建設社會主義的長遠方針。我們也需要這樣的原則方針,勤儉節約、反對浪費、嚴于律己、廉潔奉公、克服一切困難,提倡節儉,反對浪費,降本增效,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。
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心得體會篇5
“餐飲浪費現象,觸目驚心、令人痛心!”近日,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,強調要采取有效措施,建立長效機制,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。黨員干部要保持頭腦清醒,認清局勢,從思想上改變,在實際中踐行,莫把“節儉”當成口號,莫將“盛宴”變成“剩宴”,莫讓“光盤”停在“空喊”。
先從思想上“光盤”,自覺增強憂患意識。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,全球饑餓人數預計新增1.3億,盡管我國總體上糧食安全沒有大問題,但廣大黨員干部也應清醒認識到,對于中國而言,14億人的“米袋子”是永恒的課題,疫情帶來的影響給我們敲醒了警鐘,我們不能忽視糧食生產中的挑戰?!吧嗉馍系睦速M”往往出于怕“丟面子”的心理,認為“光盤”的節儉是“小氣”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,黨員干部的鋪張浪費,不僅是個人自身修行的問題,更是理想信念缺“鈣”,背離優良傳統文化,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。要剎住浪費之風,黨員干部務必帶頭先從思想上“光盤”,把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“吃進去”,做到真正入腦入心,從思想上改變點菜少就是“吝嗇”,吃得干凈就是“窮酸”的觀念,讓節約意識深深扎根在腦海里,切實增強生存危機感,樹立糧食憂患意識。
須在行動上“光盤”,不忘祖訓弘揚“家規”。從小我們就在背誦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古詩中長大,從孔子的“禮,與其奢也,寧儉”到“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,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”的家規傳承,可見,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從革命戰爭年代賡續下來的“傳家寶”,無論現在生活變得多好,時代發展多快,這個“傳家寶”都不能丟。黨員干部做好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“領頭羊”,消除物欲崇拜,消除“面子”思維,在聚餐聚會時不爭“面子”,不比“氣派”,為吃喝“減負”,堅決杜絕“剩宴”,做一個文明理性就餐的“光盤族”。
該在監管上“光盤”,線上線下“雙管”發力。在線上,作為目前較火的網絡直播形式,為了獲取更高的點擊量,吃播主播時?;ハ嗯时?,以挑戰超出常人的食量來博取眼球,甚至有主播為此付出身體健康受損乃至生命代價,對個人及社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。這樣的不良吃播之風,相關視頻平臺和監管部門也應當為營造積極、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承擔起監管責任,加強對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力度,不僅要限制,對過于出格的吃播,更應該封殺甚至進行嚴厲處罰,徹底清查“光盤”,才能及時為這種不良的吃播之風踩下急剎車。在線下,無論是監管部門,還是商家企業必須擁有足夠的社會責任心和堅決的執行力度。對于“舌尖上的浪費”,餐飲協會、餐飲企業應發出倡議,主動引導提醒顧客,適量點餐、合理消費、剩菜打包,倡導綠色生活“光盤行動”。市場監管部門要將餐飲單位“光盤行動”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工作結合起來,加強對各類餐飲單位的自律約束和監督管理。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,制定實施更有力的舉措,加大獎懲力度,加強立法,以剛性制度約束制止餐飲浪費,推動全社會深入貫徹“光盤行動”。作為黨員干部個人,更要起到帶頭模范作用,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“舌尖”,還要監督好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,用實際行動呼吁廣大群眾培養節約習慣,鼓勵廣大群眾一起崇尚節儉之風。
不管是個人家庭消費,還是公款吃喝消費,都要從思想上、行動上消除物質主義至上,杜絕奢侈浪費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,不斷強化監管力度,共創風清氣朗、勤儉節約的社會氛圍。